历经时过迁境,书院几经更名。如:龟峰高等小学、县初级中学、弋阳县中学、弋阳县城镇中学、弋阳县第二中学,到方志敏中学。方志敏、邵式平、方志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少年时曾在此求学并萌发了初期的革命思想。又因这里曾诞生了赣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九区青年社,并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救国活动,如:游行、焚烧日货、演讲……革命前辈在此留下了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后,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8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将校名命名为“志敏中学”。次年,前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志敏中学”的校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方志敏精神,使纪念意义更加明确,经弋阳县委批准,将校名更为“方志敏中学”,并创办了高中,成了弋阳县的第二所公办完中。2006年弋阳县委根据县城以信江为带,分城南、城北两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鉴于城南新区拔地而起,人贸聚集,发展迅猛的势头,对弋阳教育布局有了新的思路,为方便城南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利于教育竞争和发展,经研究决定整合城区内中学教育资源,在城南办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弋阳县第二中学。于当年秋季,将我校改为初中义务制教育学校,校名仍为“方志敏中学”。
方志敏中学具有悠久的文明史。追溯渊源,有近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国家英才,民族脊梁。学校最早的前身是“叠山书院”。宋末元初,爱国诗人、民族英雄谢枋得(字:叠山)为报效祖国,呕心沥血,奋力征战,英勇杀敌,被捕后刚正不阿,拒绝元朝任命,并愤然书写檄文《却聘》,荡气回肠,千古流传,展示了爱国爱民的胸怀。最后隐姓埋名,卖卜维生,终日穿麻衣,蹑履向东而哭,与当时腐朽的朝庭绝食抗争。终卒于北京。其门人虞舜臣为纪念谢叠山,弘扬谢叠山爱国爱民的精神,而修建了叠山祠。后来,历代为了传播儒家思想,巩固统治阶级地位,弘扬谢叠山精神,在叠山祠里创办学堂,直至近代爱国名将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被昏庸无能的朝庭贬谪新疆、途径弋阳,出于对谢叠山的由衷敬仰,思绪万千,与自己的爱国心产生共鸣,在此,毅然命笔,题写了“叠山书院”的匾额。悬挂在书院的后院,后因为时局动荡,战乱连连,匾额被毁。叠山书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延绵办学近千年的圣地,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学士,名官达贤接踵而至或讲学、或瞻仰的宝地。建国后的1962年,我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重游母校故地,因他与方志敏曾在此求学,并走上革命道路,心潮起伏,欣然泼墨挥毫题写了“叠山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墨宝,后制成匾额,悬挂在院内古建筑群中,一直保留至今。
方志敏中学现有在校学生3500余名,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77人,98%是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教师86%是大学学历。教师中荣获“全国先进教师称号”2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仅2002年就有10余人在省、地以上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教育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有一流的师资,完备的教学条件,更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教学质量几乎每年都位列全县初中之首。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
方志敏中学更是一所德育特色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0年学校应邀出席全省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经验交流会。学校姚培同学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勇救落水儿童,曾荣获1991年《半月谈》助学金。为弘扬方志敏精神,扶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有志青年就读本校高中(现高中已拨离),从2000年开始,学校每年划拨18万元,帮助60名学子进入本校高中部学习。这一举动得到了县里的表彰。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省少工委、地(市)表彰。1995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评为“爱国主义先进学校”,2000年被上饶地区行署授予“先进学校”称号,同年被评为上饶地区“文明学校”。2002年被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确定为国家级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
自改革开放以来,办学规模和设备大有改观。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年富力强,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中青年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刻苦求学、锐意进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截止2011年在编教职工有172人,其中高级教师88人,中级教师60人。在校学生3531名。初中三个年级共56个教学班。
校园占地面积八十五亩,校舍建筑面积11355m2,除“叠山书院”古建筑群现划给弋阳县旅游局外,现有教学楼两幢、实验楼、综合楼、寄宿部宿舍楼两栋,寄宿部管理大楼,还有两幢五层的教师宿舍集资楼,正待筹建多功能打卡餐厅,和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等,校图书资料室内藏书有两万余册,初中理化生实验器材齐备,一个能容纳八十余人的多媒体教室,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初具规模、体育设施,如:六个篮球场、单双杆、4个室外乒乓球台、运动场,与弋阳一中共用的一个400米跑道等多种体育活动设施。
总之,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生活设施,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往,我校正在迅速地发展成为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又有强烈现代化设备的义务教育制新型初级中学。
方志敏中学由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党政领导带领下,全体教师团结努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初中教学一直处在本县的领先地位。
方志敏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
(一)学科竞赛方面:荣获的团体和个人单项成绩情况
2008年团体奖:
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总分第一
荣获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弋阳县团体总分第一
荣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总分第一
荣获全国初中英语竞赛 弋阳县团体总分第一
荣获全国初中计算机竞赛 弋阳县团体总分第一
单科奖:
荣获全国一等奖1人次 二等奖3人次 三等奖3人次
荣获全省一等奖6人次 二等奖6人次
2009年团体奖:
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荣获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荣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二等奖
荣获全国初中英语竞赛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单科奖:
荣获全国一等奖1人次 全国二等奖3人次 全国三等奖3人次
全省一等奖3人次 二等奖7人次
2010年团体奖:
荣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 上饶市团体二等奖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荣获全国数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二等奖
荣获全国物理竞赛 上饶市团体三等奖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荣获全国化学竞赛 弋阳县团体一等奖
单科奖:
全国一等奖1人次 全国二等奖3人次 三等奖4人次
省一等奖4人次 二等奖6人次 三等奖3人次
(二)中考成绩方面:也在年年递升,2010年中考录取省重点高中的人数:录取达378人
部分教师竞赛奖:
朱惠萍,2004年5月代表江西省英语参赛选手在武汉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中学英语多媒体优质课比赛》荣获国家二等奖。
化学教研组参加“上饶市中学化学备课、上课、反思新课标三环节比赛”获得一等奖。
周志勇老师被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委员会授予“金牌教练”称号。
(三)学科课题研究方面:
近几年来教师在业务进修、教学研究上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其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学科课题研究。
1、2004年3月—2005年9月,方华为组长的《加强家长,学校与班级建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参与研究人员:余长生、廖怀礼、王建雄、吕爱新、朱惠萍、张忠旺、管江风、孙钢。
2、2005年—2006年,万陆军、吴济北主持的《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市级数学学科研究课题,已结题。
3、2007年,孙钢、王建雄主持的《农田荒芜的调查》市级学习性研究课题,并荣获市级学习性课题一等奖。2009年汪新民主持的《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获市二等奖。2010年四月孙钢、管江风主持的《方志敏精神弘扬情况的调查》获市一等奖。2010年十二月汪春鸣主持的《校园网络情况使用调查》获市一等奖
4、2007年9月—2010年6月,袁贞贞为组长的《中学英语评价改革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的英语课题研究,属国家级课题。参与人员:黄兰芳、杨忠河、雷韵环、张琳、朱惠萍、帅惠华。
5、2010年“六步式教学法”被作为校本教研示范,向全市展示。
方志敏中学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指导下,落实“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领导率先逐字逐句领会其深刻内涵,综合我校校情,把握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问题。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新理念,新知识的培训。已出台了《方志敏中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方法(讨论稿)》《方志敏中学师德标兵评选办法(讨论稿)》、《方志敏中学名班主任评选办法(讨论稿)》。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履行职责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法学法研究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意、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将方志敏中学的发展推向新台阶。
作词:肖红
碧落山下,信水河畔,有我们美丽如画的校园。叠山风骨,永垂青史,民族精神育我成长。书院文脉代代传,一石一木皆濡染,忧国忧民为古训,勤奋学习永向前,同声歌唱,辉煌校史,文武之才涌现,不断涌现。
文化深厚,师生向上,是我们温馨和谐的校园。志敏精神,千秋弘扬,《可爱的中国》引我远航。爱国创新谋发展,特色教育换新样,朴素正直成风尚,智慧把希望点燃,共同描绘,美好明天,壮丽蓝图胸中铺展胸中铺展,壮丽蓝图胸中铺展胸中铺展。
物价贵啊 到哪儿贵到哪去了 ,离开之后觉得还好,╮(╯▽╰)╭,伤不起
九江方志敏中学这个学校还不错。里面的学校氛围还是比较不错的。